授课时间2021年05月16日授课地点名中医馆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舌诊培训内容及评价: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宝贵经验,是望诊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病之“经络”、“脏腑”,“卫、气、营、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必形之于舌,舌为辨证的重要依据。舌质与舌苔是两回事,不浮起为舌质;浮起为舌苔,苔刮之能脱。舌质为脏气的表现,浮胖娇嫩属虚,坚敛苍老为实。病是苔之根,苔为病之苗,有诸内必形诸外,视舌苔可以知六淫之轻重浅深。舌质及舌苔亦是病情寒热及浅深依据。舌之润燥辨津液之存亡,不拘何色,但以润为津液未伤,燥为津液已耗。舌体强硬者,外感热病为邪热炽盛,热入心包;杂病多为中风之征兆。舌震颤者,久病为虚;新病多为热极生风
授课时间2020年12月25日授课地点名中医馆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湿热病(发热)医案培训内容及评价:“湿热病”医案一则。患者,男,56岁。初诊:诉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不退,在我市某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经多项检查未作出明确诊断,同时使用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多种,半月无功。咨训在我院工作的朋友,建议其改用中药治疗。症见:体胖,发热,每在下午2时后加重,常高达39-40℃,5时以后热势减,口苦,口干不饮,身酸痛而困重,脘痞纳呆,倦怠乏力,小便黄,大便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濡。西医诊断:发热查因中医诊断:湿热病病机:少阳湿热痰浊证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浊选方:蒿芩清胆汤用药:青蒿10黄芩10柴胡10淡竹茹10法半夏10赤茯苓15枳壳10陈皮10滑石30甘草1
授课时间2020年12月18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欧静授课主题湿温病(发热)医案培训内容及评价:“湿温病”医案一则。黄某,男,36岁。初诊: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至40摄氏度,呈阵发性发作,症状反复至今,在多家省市医院就诊,经多项检查未查明病因,经抗病毒、抗炎诊断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后去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仍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遂返回,改求中医。刻诊见:发热,神疲乏力,倦怠,口干口苦,喜饮冷,饮之不多,咽痛,唇裂痛,纳差,大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发热查因中医诊断:湿温病病机:中焦湿热夹毒治法:清热利湿解毒,芳香理气化浊选方:甘露消毒丹加减用药:白寇仁10茵陈15栀子10藿香10(后下)滑石30通草10石菖蒲10黄
授课时间2019年09月06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欧静授课主题经络辨证医案一则培训内容及评价:骆某,男,11岁。初诊:小孩形体健壮,活泼可爱,并无明显病态。诉右侧下颌至咽部疼痛,几乎每天晚上9时后发作,疼痛极端难忍,如刀割样,须镇痛药物方能缓解。不发则全身无明显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而有力。眼角往后2cm右颞部可视及直径0.5cm的圆形手术遗痕。颌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断为手术损伤少阳经脉,以致少阳经气不利,治以和解少阳,理气止痛,用方如下:柴胡10黄芩10赤芍10生白芍15白僵蚕10延胡索10桔梗10甘草10x5剂就诊当日晚,再发疼痛,其父电话咨询可有新办法处理,在电话中可以闻及小孩疼痛难忍嚎啕大哭声,告其暂予镇痛剂。三日后,患儿父
授课时间2019年08月06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欧静授课主题医案一则-牙痛案培训内容及评价:黄,女,77岁。初诊:患者诉牙龈肿痛1周余。刻诊见:牙龈肿痛,口干口苦,纳可,夜寐欠安,大便干,日行1-2次,小便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细。中医诊断:牙痛西医诊断:牙周炎证型:胃热炽盛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药:升麻葛根汤合清胃散加减升麻15葛根30生石膏30知母10赤芍10生地15麦冬10黄连3炙甘草10火麻仁20x7付辨证思路分析:《灵枢·经脉》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衄,喉痹……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粟不复。”手阳明大肠经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故病可见牙龈肿痛;邪热炽盛,熏蒸肝胆,灼伤津液,则口
授课时间2019年02月06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欧静授课主题前额疼痛3月详解培训内容及评价:医案“前额疼痛3月”详解。李某,女,61岁。初诊:诉头痛,每周必发,时已3月,以前额疼痛为主,入夜心悸,口干口苦,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Bp:120/85mmHg。头部CT:脑萎缩,双侧内囊基底节多发可疑腔隙性脑梗。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柴胡10g川芎20g黄芩10g全蝎3g(研末吞)香附10g石决明30g白芍30g蜈蚣1条(研末吞)甘草10g僵蚕10g蔓荆子10g复诊,云服上方后,40天来未再发头痛。前额头痛一般从阳明经入手治疗。其实不然,前额部位不惟阳明经分布,尚有膀胱经、督脉、肝经从此循过。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入络脑”,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肝
授课时间2019年01月07日授课地点长沙市八医院办公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医案一则--发热培训内容及评价:对一则“发热”医案进行分析。黄某,男,36岁。首诊: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至40摄氏度,呈阵发性发作,症状反复至今,在多家省市医院就诊,经多项检查未查明病因,经抗病毒、抗炎诊断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后去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仍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遂返回,改求中医。刻诊见:发热,神疲乏力,倦怠,口干口苦,喜饮冷,饮之不多,咽痛,唇裂痛,纳差,大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发热查因中医诊断:湿温病病机:中焦湿热夹毒治法:清热利湿解毒,芳香理气化浊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5g滑石30g射干10g藿香10g(后)石菖蒲10g通草
授课时间2018年12月27日授课地点长沙市八医院办公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眩晕证辨析案培训内容及评价:周某,女,76岁。因头晕伴呕吐住院治疗,前医予营养脑神经,降压处理,并予汤剂天麻钩藤饮治疗1周,病情无明显缓解。初诊:患者诉头晕,直立时眩晕加重,平卧时减轻,口干口苦,性格急躁,纳差,大便七日未解,小便可,舌质干萎、无苔,脉弦。辅助检查:头部CT示: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刻诊血压:178/80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级。中医诊断:眩晕。病机:精液亏虚,腑浊上犯。治法:增液益精,通腑泻浊。处方:增液汤合济川煎加减。怀牛膝20g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川石斛15g芡实10g莲子10g当归20g肉苁蓉20g白参15g升麻5g枳实10g7剂辨证思
授课时间2018年08月16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郑霞授课主题肾阴阳两亏之医案一则培训内容及评价:张某,女,75岁。2018年07月14日初诊。步入诊室穿着厚衣。诉两足冷,夜间必以热水袋温暖才行,畏冷不敢出门,精神萎靡,嗜睡喜卧半年有余,伴头晕、汗出脱影,夜间需换衣2-3次,畏风,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喜流清涕,大便溏,舌质暗干而无津,无苔,形似猪肝舌,脉沉细。足冷、头晕、畏寒、嗜睡、脉沉细,典型真阳亏虚,舌质暗干而无津,无苔,形似猪肝舌,真阴不足勿须怀疑。肾阳亏不能暖脾,脾失健运则便溏;阳虚不能温化寒饮,以致寒饮伏肺则咳嗽,营卫出下焦,元阳亏虚而致卫阳不足,营卫不和则汗出。病机极为复杂,然其病机根本在于肾的阴阳两亏。故方以全真一气汤温阳益阴,健
时间2018年08月10日地点二楼门诊老师卿照前人员欧静、柳颖等记录人欧静主题医案一则-乳癖培训内容及评价:蔡某,女,29岁,教师。2018年07月21日初诊。主诉:两侧乳房出现硬核,逐步增大,已一年余。病史:一年前两侧乳房出现硬核,逐步增大,并随喜怒而消长,在月经前一周左右,胀痛增剧,经行后则显减。服药未瘥,颇虑恶变,曾做活检:乳腺间质良性病变,未发现异常细胞。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检查:面色少华,头眩胸闷,心烦易怒,夜寐多梦,月事紊乱,苔薄质紫,脉细弦。诊断:乳癖(乳腺增生症)治疗: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理冲任。处方:柴胡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炙僵蚕12g,炙蜂房10g,香附10g,橘荔核10g,青陈皮各4g,夜交藤30g,甘草4g。(7剂)7月30日二诊:药服3剂,乳核自按之即有缩小之感,尽剂
授课时间2018年07月05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医案一则--胃癌培训内容及评价:患者男,63岁。半年前上腹部饱胀、消瘦,经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黏液腺癌,病灶4CMX4CMX2CM,侵犯浆膜层,胃大弯淋巴结2/9有转移,胃小弯淋巴结0/9未见转移,术后行辅助化疗4周期后,血常规示:白细胞下降至1.9X10^9/L,并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终止化疗。症见:上腹部痞胀隐痛,食欲欠佳,便溏次多,形体消瘦。查:舌苔薄白,质偏淡,脉细。【辨证】患者年过六旬,复加化疗伤正,脏腑虚弱,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卫外之气不固,无力抵抗外在邪毒,从而使邪毒乘虚侵入,内外合邪,导致胃癌的发生;而胃癌术后,脾气更虚,脾失运化则便溏次多,
授课时间2018年06月05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医案一则--胃癌培训内容及评价:患者,女,82岁,胃镜检查考虑胃癌。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后予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未行放化疗。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多汗,纳呆便秘。查:舌红苔少,脉细。【辨证】患者年老体弱,脾胃亏虚,水谷精微无以运化、散布,再加上胃癌手术,严重耗竭人体气血津液,津液气阴亏虚明显,则出现神疲乏力,口干、多汗,纳呆便秘,结合患者舌红,苔少,脉细辨证为胃癌术后气阴亏虚之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太子参15g北沙参15g山药20g石斛10g麦芽30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30g蒲公英12g神曲12g八月札12g鸡内金10g甘草10g配合五倍子粉3g/
授课时间2018年03月08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洪海燕、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黄疸的食疗及治疗培训内容及评价: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值所致的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现象,有时也可见到小便黄赤。常人的血清胆红素应小于17umol/L,若高于此值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其发生机制为胆红索的代谢障碍,或因胆红素生成过多,或因胆红素摄取和结合障碍,或因胆红素排泄不畅。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溶血性黄疽、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疽,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腰管结石、胆管炎、白血病、胰腺炎、糖尿病、脂肪肝、妊娠期黄疸等疾病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接触特殊化学因煮等。中医认为黄疽发生的原因不外感受邪毒、饮食不洁、素体亏虚、正气不足
授课时间2018年02月20日授课地点名中医馆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冯秋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方剂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培训内容及评价:卿教授说: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熟练掌握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方剂
授课时间2018年02月07日授课地点门诊二楼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冯秋等记录人冯秋授课主题面部湿疹案培训内容及评价:徐某,女,51岁。初诊:两颧部至鼻部面生暗色疹2月,瘙痒,扪之皮肤僵硬,鼻干,大便干,排便不畅,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柴胡10g黄芩10g升麻15g葛根30g芦根30g蝉衣10g薄荷10g辛荑花10g苍耳子1Og甘草10gx7付阳明经起于目内眦,下循部外,鼻干、便干,阳明有热也。手足少阳经均至颧部,因此患者病在阳明、少阳经,苔黄腻,为湿热。故患者病机为阳明、少阳湿热壅阻于经络。方以升麻、葛根、芦根清阳明热邪,柴胡、黄芩清少阳热邪,蝉衣、薄荷透邪外出,辛荑、苍耳子辛凉透鼻窍,甘草调和诸药。二诊:鼻干、便干好转,皮肤瘙痒减,晨起咳嗽有痰。前方加薏米30g瓜萎仁15g晨起咳嗽,为阳明经
授课时间2018年01月18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疑难病辨治思路详解-药源性精神异常培训内容及评价:吕某,男,54岁。一年前因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后征,在湖南某医院予强的松60mg/日治疗3月,病情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肾安汤住院1月,腹水、下肢水肿尽消出院,尿蛋白阴性,肝功能正常出院。初诊,3月前强的松减至20mg,诉近三个月来,精神抑郁,沉默少语,小便少,已予氯氮平、维思通治疗无明显效果,视其面色黎黑,神情淡漠、不语,反应迟顿,扪之四末凉。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滑有力。桂枝6g竹茹10g枳实10g制附片6g(先煎)陈皮10g茯苓30g石菖蒲10g郁金10g浙贝母10g淡竹叶10g远志6g炙甘草10gx7付辨证思路:患者神情淡漠、不
授课时间2018年01月07日授课地点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中医基础理论概述培训内容及评价: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及中医经典著作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因而学习和掌握该课程对深入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极为重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等三部分。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主要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25日授课地点二住院楼二楼门诊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一日之四季对辨证的启示作用培训内容及评价:一年有四季,一日亦有类似于四季的阳阳变化。《周髀算经·陈子模型》:“阴阳之修,昼夜之象,昼者阳,夜者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灵枢·一日分四时》:“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姜某,女,67岁。初诊:2月来每早睡醒必发冷,畏寒,恐惧,四肢麻木,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BP144/70mmHg。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方药如下:黄芪30g白参10g升麻5g柴胡5g桔梗10g山萸肉3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10日授课地点二住院楼5楼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中医中药治脾胃病临证用药经验培训内容及评价:中医脾胃病包括西医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疣状胃炎、消化性溃疡、食道炎、慢性肠炎、食道癌、胃癌、肠癌等,皆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卿教授善用黄芪,需随病巧投。黄芪味甘性微温,善治肺脾气虚和中气下陷证,素有“补气诸药之最”的美称。老师对各种脾胃病,凡显脾胃气虚证者皆重用之,并针对不同胃病,予以巧妙配伍。如治浅表性胃炎配柴胡、升麻、枳壳、苦参、黄连以益胃升阳,升清降浊;浅表-萎缩性胃炎则伍石斛、知母、桃仁、鳖甲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萎缩性胃炎合天冬、莪
时间2017年11月28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师卿照前参加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主题查房:胃痞培训内容及评价:患者,周静,女,56岁。患者因“胃脘部胀闷不适2周,加重2天”入院。患者有反复胃脘部不适10年余,时作时休,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明显,嗳气时作,偶伴胸闷心悸,发作时间不定,与活动无关。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痛,无泛酸腹泻。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本月外院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无好转。两天前患者自觉胃脘部胀闷加重,从胃脘部中上腹扩至整个腹部,时有嗳气;大便干结,两日1次,便后腹胀腹痛稍可缓解;病程中无腹泻发热,无视物旋转,无头晕黑朦,无恶心呕吐。现在症:自觉胃内胀满不适,口干口苦明显,伴嗳气,无明显饥饿感;偶有胸闷心悸,乏力腰酸,夜寐差。大便干
授课时间2017年11月15日授课地点名中医馆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乳腺癌辨证论治培训内容及评价:乳腺癌在中医病名中属乳岩,乳石痈,石榴翻花疮。中医认为乳岩是因为正气不足,经虚血结,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导致脏腑、乳腺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湿壅盛,痰瘀互阻,瘀毒蕴结于乳房而成岩症。中医辨证:1.肝郁气滞型:见乳房肿块,质硬,肤色不变;情志不畅,心烦纳差,胸闷胁胀,经前乳胀,舌暗苔黄,脉弦或弦细。2.脾虚痰湿型:乳房结块,质硬不平,腋下有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纳少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3.冲任失调型: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或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
时间2017年10月22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师卿照前参加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主题查房-颈椎病培训内容及评价:患者,何佳,女性,47岁,因“反复颈部胀痛2年,加重伴手指麻木半年”入院。患者在我院行颈椎CT提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现在症:颈肩酸胀疼痛、僵硬、手指麻木,夜晚尤剧,怕冷。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末次月经2017-10-15。入院体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90/5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行入院。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大小形态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1日授课地点名中医馆会议室授课老师卿照前听课人员王双双、夏倩等记录人夏倩授课主题肺癌辨证论治培训内容及评价:肺癌中医病名属肺积。在中医学文献中,又属于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病证的范畴。肺积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结形成癌肿,癌肿形成耗气伤津,而出现虚实夹杂证。肺积的常见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等,但是没有特异性。中医辨证:1.肺脾气虚型: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浮肿便溏、四肢无力、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2.肺阴虚型:咳嗽气短、干咳痰少、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3.气滞血瘀型: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失眠、唇暗、脉弦或涩、舌紫
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积”范畴,“瘀血内停”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子宫肌瘤一是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药消散肌瘤,二是照顾兼证,固护元气。消散肌瘤的治疗通常根据病因、患者体质、虚实寒热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如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如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疏肝行滞,活血化瘀(逍遥散合失笑散、血府逐瘀汤);祛痰燥湿,活血化瘀(开郁二陈汤、加味导痰汤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犀角地黄汤、大黄牡丹皮汤);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汤加味);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如海藻玉壶汤、橘荔散结丸);及专攻瘀血的活络效灵丹、大黄䗪虫丸等。方法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佐以益气养阴扶正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经期血海由盈溢而空虚,冲任气血处于急剧变化时期,血室开放,外邪易于
对于冠心病的辨证论治,首先要辨明标本虚实。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皆因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病理改变多由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引起脉络痹阻不通:病为本虚而标实。临症时辨清标本十分关键,所谓“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扶正与祛邪是治疗本病的两大法则。一般治本宜补,治标宜通。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当“急则治其标”,多用通法止痛,即气滞宜调,血瘀宜逐,痰浊宜豁,寒凝宜温。当病情稳定时,“缓则治其本”,多用扶正培本的补法,即气虚者补气,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其中又以补脾、补肾为主。初病及年轻体壮者,宜通宜散,久病及年老体弱者,宜补宜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或多通少补,或多补少通,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方法,灵活运用,精
一、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与时间性病症病证的关系常常有这么一些病人,其发病具很有时间规律性,比如说发热在每日的上午9~11点,腹泻在早上的3~5点,胸痛在下午的5~7点,每天的发病都集中在这个时候,过了这个时间段,病症病证就缓解了,也有些疾病呈时间性加重。对于这些疾病,倘尚若我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诊断思路,可能只能象一些书中所说的一样,只能把它们称做“奇证”、“怪证”了。那么辨证也就难以把握要领,很多时候就无奈地做出“以药试病”的处理方法了,要不就只好从痰、瘀治疗了。为什么?古人都说“怪病多痰”、“怪病多瘀”啊。要弄清这些疾病的诊断方法,我们有必要重温相关的《黄帝内经》原文,复习一下十二经脉气血流通和注入的规律。那么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流通注入的时间规律又是如何的呢?在
我们为什么要学《伤寒论》?提供一百多个临床好用的经方,并不是《伤寒论》的最大贡献。《伤寒论》的精髓,或者说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阐述复杂性辨证论治最好的一部医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也经常问我: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1800年前的《伤寒论》?也有人对当前提倡的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提出异议。针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有两种:一是不辨证论治,又叫对症疗法,用《伤寒论》的研究术语叫做“方证相应”;一是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又可分为两种,即一般性辨证论治和复杂性辨证论治。《伤寒论》的精髓,或曰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阐述复杂性辨证论治最好的一部医书。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医浩如烟海的著作和连续数版的教材,尚未有一部在阐述复杂性辨证论治思
时间:2018年08月10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卿主任至我中心与我们讲解关于中医之乳癖。蔡某,女,29岁,教师。2018年07月21日初诊。主诉:两侧乳房出现硬核,逐步增大,已一年余。病史:一年前两侧乳房出现硬核,逐步增大,并随喜怒而消长,在月经前一周左右,胀痛增剧,经行后则显减。服药未瘥,颇虑恶变,曾做活检:乳腺间质良性病变,未发现异常细胞。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检查:面色少华,头眩胸闷,心烦易怒,夜寐多梦,月事紊乱,苔薄质紫,脉细弦。诊断:乳癖(乳腺增生症)治疗: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理冲任。处方:柴胡1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炙僵蚕12g,炙蜂房10g,香附10g,橘荔核10g,青陈皮各4g,夜交藤30g,甘草4g。(7剂)7月30日二诊:药服3剂,乳核自按之即有缩小之感,尽剂小者已
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发展、更新,强调防线不断前移,早期发现疾病,才能正确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防治病情的发展。《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首提治未病之思想,而后孙思邈在此基础上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的论断。学好中医临床学,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传、治其未变、治其未复。具体含义为:治其未生者,指健康未生病状态,相当于0级预防。治其未发,指治其有病而无症状者;治其未传,防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危转高危者;治其未变,防治各种变证兼并发症;治其未复,防治病愈复发。对已病及未病的个体进行预防辨别整治,“已未”辨证贯穿其中,这与当代预防医学的3级防
时间:2018年07月14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卿主任来我中心与我们讲解关于中医眩晕。首先让我们了解眩晕的中医病因。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
患者,女,82岁,胃镜检查考虑胃癌。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后予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未行放化疗。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口干多汗,纳呆便秘。查:舌红苔少,脉细。【辨证】患者年老体弱,脾胃亏虚,水谷精微无以运化、散布,再加上胃癌手术,严重耗竭人体气血津液,津液气阴亏虚明显,则出现神疲乏力,口干、多汗,纳呆便秘,结合患者舌红,苔少,脉细辨证为胃癌术后气阴亏虚之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太子参15g北沙参15g山药20g石斛10g麦芽30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30g蒲公英12g六神曲12g八月札12g鸡内金10g甘草10g配合五倍子粉3g/d,神阙穴外敷。服药3剂后口干稍减,汗出减少,余症如前。上方减北沙参、鲜石斛,加黄芪30g、陈皮10g、藤梨根30g,并继续配合五
时间:2018年05月14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卿主任至我中心与我们讲解关于妇科疾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邪气所致: (1)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主凝滞,易使气血阻滞不通。寒邪致病,有外寒、内寒之分。外寒是指寒邪由外及里,伤于肌表、经络、血脉,或经期、产后血室正开,寒邪由阴户上客,入侵冲任、子宫,进而发生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产后身痛、不孕症等病。 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命火不足,或阴寒之气不散,故内寒的产生与肾脾阳虚关系大。内寒致病一是由于失于温煦,因而出现各种虚寒之象和血脉收缩、血流减慢之征象;二是由于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化阴,代谢障碍,阴寒性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堆积,阳气的温煦和气化功能减退,常导致闭经
时间:2018年02月28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卿主任至我中心与我们讲解关于中医之痹证。杨某,女,45岁。2017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去年10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经常低热,在湘雅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腰痛,尿蛋白示:2+。血沉140mm/h。查体:苔薄黄,舌质紫,脉弦细。证属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微失固。治法: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处方:生地黄20g赤芍15g当归15g土鳖虫10g制川乌6g乌梢蛇10g鸡血藤30g白花蛇舌草30g仙灵脾15g甘草5g苍耳子10g(7剂)2018年02月01日二诊:药后热未再作,关节肿痛显著减轻,乃又自行继服10余剂,目前能基本自
患者,男,32岁,因右上腹疼痛经检查考虑肝癌,并行手术切除,病理提示:肝内胆管细胞癌。2月后复查CT发现肝内肿物,提示肝癌术后复发、肝内转移。后行TACE术,术后出现黄疸,AFP增高,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症见:腹胀纳前期,身黄、目黄,大便难下,每三四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患者癥瘕内结日久,气机运行不畅,故腹胀;毒蕴日久化热,热蒸胆汁外溢,故身目发黄;热耗津伤,肠道津亏,故大便干结难下;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盛之象,故辨证为肝热血瘀证。【治法】清肝解毒,解郁散结【方药】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茵陈30g熊胆15g栀子15g大黄10g柴胡15g白芍15g白术15g党参30g半枝莲30g桂枝10g1月后复诊,大便情况明显改善,每日1次,仍干结,纳差,身黄、目黄、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
时间:2017年11月28日地点:青竹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周静,女,56岁。患者因“胃脘部胀闷不适2周,加重2天”入院。患者有反复胃脘部不适10年余,时作时休;进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明显,嗳气时作;偶伴胸闷心悸,发作时间不定,与活动无关。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痛,无泛酸腹泻,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本月外院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无好转。两天前患者自觉胃脘部胀闷加重,从胃脘部中上腹扩至整个腹部,时有嗳气;大便干结,两日1次,便后腹胀腹痛稍可缓解;病程中无腹泻发热,无视物旋转,无头晕黑朦,无恶心呕吐。现在症:自觉胃内胀满不适,口干口苦明显,伴嗳气,无明显饥饿感;偶有胸闷心悸,乏力腰酸,夜寐差。大便干结,小便尚调,舌红苔少,脉细数。查体:T:36.6℃P:80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患者,黄某,女,66岁。初诊:患者极度疲乏,以推车推入我的办公室。相对之间,观察患者面色极为沉默,问之亦少答复。从望诊所得“默默然”而想到小柴胡证。看中医面诊极为重要,一个医生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后,常常会碰到病人没来别人代为求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主张开方,因为四诊不全常常导致辨证的失误,当病人面对医者时,为医者当凝神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每可从中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辨证更加准确。接下来的问诊得到以下信息,病人说发热每天都从下午5-6点开始,先冷后发热,口干、口苦、胸中烦闷不适,腹部不舒,纳呆,时欲呕,诊其脉数。其每天定时发热乃寒热往来之特殊类型!此病与小柴胡汤证极为类同:“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贺,女,37岁。初诊:反复头痛5年余加重半年,每月发作2次,伴恶心呕吐,偶伴头昏,服用止痛药缓解。现症见:阵发性头部胀痛、刺痛,头痛欲裂,情绪激动后疼痛加重,头痛先连及太阳穴后连及后颈部,现全头痛,痛则呕吐腹泻,喜辛辣,偶有双手小节疼痛,喜温饮,畏冷,肢冷,纳可,大便溏结不调,质粘,小便可,夜寐差,多梦,腰痛。月经后期,35日1行,经行腹痛,喜温敷,经色黯黑,血块多。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血压:126/68mmHg。辅助检查:外院行CT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头痛西医诊断:偏头痛病机:肝郁不舒,寒饮上犯。治法:疏肝解郁,散寒降逆。处方:散偏汤合吴茱萸汤合三虫散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川芎25g,白芍30g,当归10g,香附10g,吴茱萸6g,生姜3片,炙甘草10g,大枣10枚,白僵蚕10g,全蝎
陈某,男,17岁,高中生,湘潭市人。因患呃逆3个月治疗不愈,所以多方打听,想找一个好医生治疗。于是由我治愈的该地患者将他推荐到我处诊治。初诊:其诉说很有意思,说呃逆3个月,每发呃声一连串,而且呃声很响亮,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呃声不断,常常导致同学们哄堂大笑,弄得课堂很乱,老师都没办法讲课。后来,实在是忍不住,只好用两手捂住鼻嘴以减小呃声。多方求医,一直没能缓解。大凡看病,与患者一接触,作为医者,就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诊,这望诊对于做好中医来说极为重要,为什么?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把望诊放在了临床的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望诊可为医者提供大量的辨证信息。患者在述说病史时,我一边听,一边对患者进行全身望诊,发现患
李某,男,40天前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每日五六次,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在长沙某医学院附属三甲医院治疗,使用过的抗生素从头孢菌素到喹诺酮类到半合成青霉素,不下几十种,花了一二万,治疗了1个月,病情毫无好转,自动出院来我院求中医诊治。对于西医来说这病不算大病,但算个难病了。经治1周,病情无明显缓解征象12月19日查房前,翻阅患者病历,病历中记载:入院症见腹泻、水样便,每日3~4次,腹部稍胀痛,肛门坠胀,无灼热感,纳差,舌质红,苔黄,脉濡。主管医师继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另予双歧菌制剂、易蒙停,结合输液平衡水电解质治疗1周,同时予中药治疗,中药方如下:葛根20g,黄芩10g,黄连6g,厚朴15g,白芍20g,太子参10g,云茯苓20g,木香6g,槟榔15g,炒麦芽30g,山楂20g,薏苡仁30g,甘草6g。7剂
初诊:右侧头痛频繁发作2年,呈隐痛、刺痛。多噩梦,梦中多遭人追逐,极为恐惧,口苦,纳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弦。头部CT:右侧脑室旁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既往有高血压,血压控制可。柴胡10g,黄芩10g,白芍30g,炙甘草10g,僵蚕10g,蜈蚣1条(研末吞服),全蝎5g,(研末吞服),川芎20g,知母10g,酸枣仁10g,茯神10g,石决明30g(先煎)。14剂。辨证思路详解:本病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偏头痛,二是时间长,三是噩梦,被人追逐《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是动则病:口苦……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从病位、症状看,患者偏头痛、口苦,舌质红,正合少阳胆火,上逆导经气不利,络脉阻滞而发病,故方以柴胡配黄芩调和胆气,川芎通络止痛
周某,女,89岁。因“反复阵发性胸闷气促20年,加重伴下肢水肿10余天”入院。入院后经规范的西医治疗,肢体水肿消失,胸闷缓解。然1周来,患者精神日差,少气懒言,整日静卧不烦,不食,大便1周未解。查: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房颤)、肝颈静脉征阳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下肢不肿。舌光红,无苔,脉细微结代。视前医之用药,西药口服:贝那普利、β阻剂、曲美他嗪、螺内脂、速尿片;静脉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丹红注射液。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此患者为冠心病心衰,从西医指南角度说,用药并无不当。然患者精神日差,少气懒言,整日静卧不烦,不食,一般的医师就当老人病重,脏气衰竭,行将就木,势在必也!“病不当治则不治”,与我何干?看看前医所用之中药,血府逐瘀汤,
附子,本是辛温大热,虞抟云:“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能,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培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配伍得当,可治诸多顽疾,最能入肾经,为治少阴虚寒、元阳虚损、寒凝疼痛为最紧要之品。细辛,辛温,入少阴,其性芳香最烈,疏散最为有功,不仅善于温通经络,亦可发散风寒,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药品化义》云:“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本草新编》言:“盖头为六阳之首,清气升而浊气降,则头目清爽;惟浊气升而清气降,头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余在临床,凡肾阳不足,寒凝少阴,经气不利,头痛、肢痛、关节疼痛,每必用
毛某,女,53岁。初诊:头痛半年,每天夜间发作头部隐痛,持续2-3小时自行缓解,白天偶有头痛,头晕。寐差,烦躁。无口干口苦,无畏寒发热,纳可,二便正常,舌质淡仁,苔薄白,脉沉细。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控制理想。柴胡10,黄芩10,法夏10,川芎20,白芍30,甘草10,全蝎3(研未吞),蜈蚣1条(研未吞),白僵蚕10,石决明30(先煎)。7付。此案辨证,烦躁,寐差,头痛,三者相结合,提示病位在肝胆,或为肝阳上亢,或为风火上炎。而头痛在夜间定时发作,移时自解,为定时发病。夜间头痛每由阴寒上潜,但多为头痛不休。定时发病,每多以小柴胡汤为底方加减治疗,况本案有烦躁、寐差肝胆火邪扰心之证。“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足少阳之正,……合于厥阴
李某,女,52岁。初诊:诉患强直性人脊柱炎20余年,长期服用西药治疗(具体不详),近年一直使用“益赛普",效果不显,且有很多副作用。现症见:胸俯背突,颈、腰、臀部持续性冷痛,活动不利,对寒冷刺激反应尤甚,遇寒即加重,疲乏气短,畏寒,汗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熟地黄15,山药10,山萸肉10,杜仲15,当归10,菟丝子10,仙灵脾10,仙茅6,川断10,川芎10,桂枝10,羌活10,独活10,蜈蚣1条(吞),全蝎3(吞)。20付。:二诊:服上方无明显效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去羌活、独活加乳香、没药20付。三诊:服上方颈项僵硬缓解,腰、颈仍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前方加附片、防风。20付。四诊:各种症状明显改善,觉全身舒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熟地黄15,山药10,山萸肉10
肖某,男,67岁。初诊:左侧面肌痉挛,左侧半身畏寒,纳可,喜温饮,舌质干痿,少苔,脉沉细。既往有脑梗塞、慢性胃炎病史。制附片10,白参10,麦冬10,五味子10,牛膝10,熟地10,当归10,干姜6,黄芪30,桂枝10,白芍10,生姜3片,大枣10,炙甘草10。7付。辨证思路详解:患者年高,既往有中风(l脑梗)病史,叶天士提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少,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见解。患者舌干萎,少苔,典型肾精亏虚之证,亦为患者中风之根本。阳根于阴,精亏不能化阳,致肾阳亏虚,阳虚经筋失去温煦而拘挛,故见面肌痉挛,不能温通经脉,则左侧肢体畏冷。对此阴阳两虚病人,当阴阳双补,以全真一气汤加减。药用人参、附片、干姜温补元阳,熟地、当归、牛膝补肾精,麦冬、五味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有步骤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黄帝内经》奠定了问诊基础,历代医家不断补充,使之逐渐完善。明代张介宾创《十问歌》便于临床应用,清代喻嘉言的《寓意草》拟定了病案书写格式,其中对问诊的一般项目,现病史,既往史等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与现在中医病案的书写内容相近。一、问诊的目的(1)充分收集其他三诊无法取得与辨证论治密切相关的资料。(2)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心理动态,取得病人的信任,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二、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情,诊查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问诊,为医生判断致病原因,分析病情判断并未掌握病性奠定了基础。他是四诊合
中药学是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以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医药体系,有别于近代从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体系,故又称中国传统医学。从现代学科分类,中医药学是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合称,但两者的基础理论是统一的,所以历古至今中医药学都是统一的医药体系。其中,中医学是以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人体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中药学是根据中医理论体系研究药物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药物来源、采集、炮制、性味、功用、配伍法则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系统学科。卿教授要求: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
https://mp.weixin.qq.com/s/RiaQP-4qw163dJCskMqxeg
https://mp.weixin.qq.com/s/hL68-FtHYMxaVCOFUpEHvw
https://mp.weixin.qq.com/s/LoKE7PLQtdZRdqyHXxJ57w
https://mp.weixin.qq.com/s/TJXtjnLRkn4B7iXvpQjXvw
https://mp.weixin.qq.com/s/i32jvClXXtr4qEBklqwrPw
https://k.sina.cn/article_1912964267_720584ab020003yd0.html?wm=13500_0055&vt=4
https://hn.rednet.cn/c/2017/08/28/4407015.htm
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7/08/5689458.html
http://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13_10050788.htm
https://xingshashibao.icswb.com/default.php?mod=newspaper_article&a=detail&newspaper_article_id=254674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403/c404177-29186755.html
https://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148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