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四季对辨证的启示作用
授课时间 |
2017年12月25日 |
授课地点 |
二住院楼二楼门诊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王双双、夏倩等 |
记录人 |
夏倩 |
|
授课主题 |
一日之四季对辨证的启示作用 |
|||||
培训内容及评价:一年有四季,一日亦有类似于四季的阳阳变化。《周髀算经·陈子模型》:“阴阳之修,昼夜之象,昼者阳,夜者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灵枢·一日分四时》:“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姜某,女,67岁。初诊:2月来每早睡醒必发冷,畏寒,恐惧,四肢麻木,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BP144/70mmHg。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方药如下: 黄芪30g 白参10g 升麻5g 柴胡5g 桔梗10g 山萸肉30g 茯神10g 远志6g 桂枝6g 陈皮6g 砂仁6g 炙甘草10g x7剂 辨证思路详解:《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睡醒发冷,乃阳不能自阴出,表失温煦,结合恐惧,脉沉细,可以断定心阳不足也,心阳虚不能温养心神,则恐惧不安;四肢麻木,乏力,腹胀便溏,脾虚则不能禀水谷之气以营四肢,故见肢麻,脾虚不能健运,气机不畅,水湿内停,清浊不分,相混而下则发为大便溏。四诊合参,当为心脾阳气亏虚,方用升陷汤加山萸肉、桂枝益心气,温心阳,加茯神、远志宁心安神,黄芪、白参、陈皮、砂仁四药相伍健脾理气。 二诊:上症仍发,但好转,醒时口干、苦,上午9时,下午5~7时畏冷, 5~7时大便4~5次,便溏,喜温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黄芪30g 白参10g 升麻5g 柴胡10g 陈皮10g 白术10g 茯苓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桂枝10g 龙骨30g 茯神15g 远志6g 炙甘草10g x7剂 辨证思路详解:上症大减说明益气升阳有效,大便溏,日行数次,说明脾虚不能运化为病机的关键之处,故改方以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健脾止泻。经云“凡土脏皆取决于胆”。今见醒时口干苦,上午9时,下午5~7时定时畏冷,当为少阳胆经气机不利,故合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桂枝温通胆气。佐龙骨、茯神、远志定志神。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