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王××,男,8岁。门诊病历。2007年5月4日初诊。
主诉:患者右肘部肿痛,活动受限2小时。
初诊:患者自诉于2小时前跌伤,右手撑地,即感右肘部疼痛剧烈,且逐渐肿胀,遂由人急送至我院处诊治。现患者右肘部疼痛,压痛,局部稍肿胀,活动受限,呈靴型畸形,伤肢远端血运及手指活动可。予以X线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远断端向后向上移位”。
诊断:右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辩证:气滞血瘀型
病机:外力所致传导到右肘部致使局部气滞血瘀则疼痛,气血溢于脉外,则肿胀,骨断筋伤失去支撑而活动受限。
治疗:吾师处理要点:
外治法:在肿胀较重的情况下先试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同时建议住院治疗,以观察之体远端血运及手指活动。患者家属要求回家,嘱其注意肢体情况。
内治法: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予集成疗伤片,用法:口服 每次2片 每日三次。
复诊:2007年5月7日。右肘部疼痛减轻,局部仍肿胀,伤肢远端血运可,手指活动尚可,夹板无明显松动,经X线片示为左肱骨髁上骨折,向后向上畸形已基本纠正。治疗同前。
三诊:2007年5月12日。患者右肘部疼痛减轻,肿胀减轻,伤肢远端血运及手指活动可。经X线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对位对线可”。治疗:调整夹板松紧度;‚维持内服药。
四诊:2007年5月21日。患者右肘部无明显疼痛,肿胀明显减轻,伤肢远端血运及手指活动可。行X线片复查:“右肱骨髁上骨折,对位尚可,略有旋转”。治疗:调整并维持夹板固定;‚予以舒筋活络之集成理伤片;ƒ嘱患者避免外力,同时嘱可加强手、腕功能锻炼。
【按语】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现临床常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或闭合手法克氏针穿针固定治疗。本例患者伤后纠正时间较短,肿胀轻,故可先试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同时嘱注意伤肢血运、感觉及手指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解除夹板固定,观察变化或作进一步治疗,以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能通过手法复位纠正畸形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需注意此处骨折不宜反复复位,以免加重损伤。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