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病案2】
发布时间:2018-05-17 00:00
本文来源: 长沙市中医医院
分享到:
陈×、女、65岁。2007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腰背部酸痛1年余
初诊:自诉腰背部酸痛1年余,偶伴有肩、膝部酸痛不适;翻身起床时疼痛加剧。自觉全身乏力,身高变矮。纳少便溏,寐欠佳,小便清长,检查:脊柱呈圆背畸形,胸11~L1椎叩痛,腰椎各椎体叩痛,压痛明显,双下肢感觉正常。舌质淡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腰椎正侧位X线示:胸11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定(外院):-2.3
诊断:骨质疏松症
中医辩证:肾阳亏虚
治则:温补肾阳
处方:右归饮加减
方药:熟地2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15g
菟丝子10g 杜仲10g 鹿角胶蒸兑10g 当归10g
黄芪20g 肉桂3g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服。
复诊:2007年8月27日。服用上方后,畏寒症状明显好转。原方中加用补骨脂10克、续断10克、淫羊藿10克。
三诊:2007年10月9日。患者诉腰背症状基本消失,偶有隐痛。
【按语】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的“骨痿”、“骨枯”等范畴。“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致骨者肾之舍也。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肾亏骨虚是该病发生的基本病因。诸多研究证明肾虚可导致性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失调,影响骨的生长发育而致骨质疏松,中药补肾可以纠正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方中淫羊藿、补骨脂具有增加骨小梁宽度和密度减小骨小梁间隙,从而减少骨丢失。右归饮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功效,辅以黄芪等药补气健脾,通过上方治疗使骨由枯传荣,由痿变坚。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