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汗症
发布时间:2018-05-17 00:00
本文来源: 长沙市中医医院
分享到:
唐××,男,40岁,民工。2009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术后汗出不已3天
初诊:患者诉2009年10月9日在工地受伤致右锁骨粉碎性骨折,及扶送我院求诊,次日予开放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术中失血约150ml,未补充血液制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伤口干燥无渗血,局部无红肿等,唯夜寐汗出,汗出透衣,白日恶风,稍动亦汗出,连续3天如此,苦恼烦躁,10月14日乃延刘老处方。
专科望触动量及舌脉诊:形态消瘦,精神欠振,面色晄白,项背汗出扪之湿手,舌质淡,薄白苔,脉弦软。
诊断:汗症(术后自、盗汗)。
中医辩证:气血两虚,卫阳不固。
治法:益气固表。
处方:玉屏风散:
方药:黄芪30g 白术20g 防风10g
煎服法:开水泡服如茶饮,日二盅,早晚分两次温服。
服一日自汗止,盗汗不湿衣;二剂盗汗止;三剂精神转振,面色润活,舌淡红苔薄脉弦缓,尽失其症。
【按语】《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张志聪注:“汗乃阴液,由阳气之宣发,然后能充身泽毛。”在生理情况下如此,若阳虚不能摄津则盗汗、自汗;阴虚阳乘,亦可盗汗、自汗兼有。临床上惯称“阳虚多自汗,阴虚多盗汗”,有失偏颇。本患者伤后卫表遭劫,其气稍虚,术中失血,又致阴稍虚,气阴两虚或者卫表不固汗自出之,或者阴不制阳,而为盗汗。新伤未久,急当益气固表止汗,又,“伤后易感寒,治伤先发散”,又当预防外感。玉屏风散为《丹溪心法》妙方,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其甘温益气外可固表止汗,内可健脾补肺。白术健脾益气,脾旺则土可生金,使肺气充足,卫阳以固,与黄芪相君臣益气固表力宏。防风走表散风邪为使,黄芪得防风则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补中有散,散中寓补,既可用于卫气不固之自汗,亦可用于气虚恶风易于外感者。故患者饮之,一戳而就。该方服法简单,泡水当茶即可,久煎反而致有效成分丢失不效,个中妙道不可不察。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