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阴元阳双亏,守方缓图获效
授课时间 |
2019年04月23日 |
授课地点 |
二楼门诊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王双双、夏倩等 |
记录人 |
夏倩 |
|
授课主题 |
元阴元阳双亏,守方缓图获效 |
|||||
培训内容及评价:刘某,女,84岁。初诊:诉头晕、耳鸣,无力抬头,坐侧喜依桌边,两腿无力,行走似踩在棉絮上,步态不稳,病已半年,兼见口干,目干,畏寒,夜间尤甚,必以热水袋温熨胸腹才行,夏日亦需厚衣,胫足冷,喜温饮,周身乏力,自汗,偶有心悸,纳可,二便可,舌质干萎,无苔,脉沉细。有高血压病史。 熟地黄30 山萸肉15 山药10 麦冬15 五味子15 玄参10 肉桂0.5 怀牛膝15 黄芪30 白菊花10 枸杞子10 x15付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患者年老肾精大亏,脑海不充,耳窍失养,骨髓无濡,故见头晕,耳闭,抬头无力,下肢乏力。“肾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精亏则虚火循经上炎,则口干甚,舌干萎,无苔,脉沉细,一派精损之象。“肾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隔,上注于肺,其支者从肺出,络心……”肾精亏虚,不能循经上养心神,故见心悸。阴亏则阳无以化生,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故见畏寒;不能固护肌腠,营阴外泄而自汗。 治疗上应以大补肾精,兼以引火归元为关键,故方以引火汤加减,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怀牛膝、麦冬,五味子,大补肾精,玄参引浮游之火下行。小量肉桂,一则引火归元,二则配黄芪,益气温阳固表。白菊花、枸杞子补肾阴润目 二诊:仍头晕,畏寒,双足尤冷,夜卧胸腹必以热水袋温熨,周身乏力,口干,睁眼无力,提气不升,二便可,舌质干萎,无苔,脉沉细。 制附片3 桂枝5 熟地黄30 山萸肉10 山药10 菟丝子15 龟板15 鳖甲15 玄参10 麦冬10 黄芪30 炙甘草10 x30付 元阴元阳双亏之症,治以填补,当缓缓图之。不可因症状改善不显,而心中无定见,易法而更方。方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麦冬、玄参补肾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患者舌干萎无苔,为肾精大亏之症,以血肉之品龟板、鳖甲填补之。“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患者畏寒、胫足冷,仍元阳大虚之症,以小剂附桂加入大队益精之品中,阴中求阳,更以菟丝子阴阳双补。气短以黄芪补气。 三诊:头晕、耳鸣、周身乏力明显好转,仍有畏寒,舌干萎,无苔,脉沉细。 白参10 附片5 麦冬10 五味子10 熟地黄30 菟丝子15 龟板15 鳖甲15 白术10 茯苓15 黄芪30 炙甘草10 x30付 仍守前法,以全真一气汤为底方加减。该方包括生脉散益气阴,参附汤温元阳,佐入熟地、龟板、鳖甲填补肾精,菟丝子温补元阳,黄芪配人参益气,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运中州,补后天以充先天。 四诊:头晕、乏力、口干,畏寒显减,仍有足冷。舌转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前方加黄精10。30付。 舌不再干萎,且已生苔,诸症大减,守方百余剂,实属不易,大凡真阴真阳大亏之人,最难填补,王道无尽功,当缓缓图之。神志状态很好,不像以前抬头都无力。口中有津液,畏冷大减,夏日可吹风,入冬亦不需热水袋熨胸腹,仅感足冷。视其舌淡红而干,少苔,诊其脉沉细,仍予以阴阳双补为法,以全真一气汤加鳖甲、龟板、玄参为进退。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